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福州KTV招聘网 > 福州热点资讯 > 福州学习/知识 >  我们的民族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将

我们的民族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将

2022-12-12 20:40:28 发布 浏览 974 次

我们的民族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将道德修养作为最崇高的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古往今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总有不变的天理存在,这就是民心,就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德行。无论时间、场所及环境如何改变,带有普遍性的大经大法——做人的良知,却永远不会改变。慎思于内,方能笃行于外。道德是人类共同生存、和谐发展的轨道,并伴随我们驶向未来的大同世界。

唯德才兼备,是为栋梁

中国古代,人们无论是做官或是经商,无论是处于统治地位或是处于创业之初,一直重视人才的使用。他们不但提出了一些基本用人的标准,比如唯才是举、用人不疑等,还十分强调用人的严格,并多方考察。

庄子讲:“远使之,以观其忠;烦使之,以观其能;色使之,以观其性;酒使之,以观其态。”古代强调用人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古人深知:为官成事,必须用人,而使用人才得当,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故无论治世、乱世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更需要培养用才的良好环境,惟有如此,方可成就大事。所以,历代统治者和广大官员,无不为此努力奋斗,以期获得最大成就,流芳千古。或察贤尊能,或广咨博选,或唯才是任,或用人不疑,或扬长避短,或育才造士……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他以其隆中策预见天下三分,显示其大才;以其鞠躬尽瘁尽忠蜀汉,显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择官也以德才兼备为准则。

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二人都信任宦官,大兴党锢之祸,杀戮贤臣,以致社会动荡不安。诸葛亮上《前出师表》时,刘备已去世,由他执政辅佐刘禅,故在出征前总结了先汉与后汉兴亡的经验教训,谆谆告诫刘禅,不要学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要学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国兴盛,以复兴汉室。

诸葛亮在《十六策》里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大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他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禅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今已足数,不应增加。刘禅宠爱宦官黄皓,黄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董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他在时,黄皓不敢胡作非为。

蒋琬、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的接班人。蒋琬入蜀,开始时任于都县长。刘备前去巡视,正看见蒋琬饮酒醉倒,不理政事,非常生气,要杀掉他。诸葛亮深知其人,为之说情:“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等到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的主意,终于使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献城投降,并命令姜维也投降。姜维想假借投降的机会,杀掉钟会,复兴蜀汉,最后没有实现。其夙愿虽未实现,足见其忠烈。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