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福州KTV招聘网 > 福州热点资讯 > 福州励志/美文 >  【点评】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盛行这一学说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

【点评】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盛行这一学说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

2022-09-15 02:58:30 发布 浏览 836 次

【点评】

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盛行。这一学说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人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奔波劳碌,在无休无止的欲念中沉迷煎熬,只有找到“虚灵不昧”的定盘星,才能无施而不可、无往而不恰。这个定盘星既不在任何貌似真理的说教中,也不在无穷无尽的对象界,只存在于人的心中,是人人具有、个个自足、不假外力的“良知”。可惜有人缺乏自信,把良知埋没了;有人贪欲太重,把良知遮蔽了;有人理障太深,看不见自己的心性。学者只有扫除一切外物的干扰,反求内心,把握良知,并将其推广扩充到万事万物,才能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心:辛勤地耗在某种工作上的心力。

身处逆境、心情苦涩时,要能经常给自己寻找一些愉悦心情的乐趣;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要能经常想想一旦不得志时的悲伤。

【点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一书中流传最广的名言,出自《淮南子·人间训》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以看做对这一“祸福论”的形象阐释。但是,在祸福苦乐的转化过程中,人也不是只能一味消极应变,任由宿命摆布,而是应该积极发挥主观意志的作用,一方面尽量防止灾祸发生或减轻灾祸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要尽力促使坏事向好的方向发展。人可能无法控制和改变环境,却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心境。如果我们既能苦中作乐,又能居安思危,保持一种平衡理性、健康成熟的心态,就能坦然面对风风雨雨,享受春暖花开。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槛(jiàn):防护花木的栅栏。

富贵荣华、声名显誉如果是通过修养道德得来的,那就如同生长在荒山茂林中的花朵,自然可以从容开放,繁衍不绝;如果是通过建功立业得来的,那就如同栽种在花盆园圃中的花朵,难免会被搬来搬去,因为环境改变而有兴盛枯萎;倘若是凭借权力非法得来的,那就如同养在花瓶水钵中的花朵,由于根茎没有扎入泥土之中,它的凋谢枯萎是立等可待的。

【点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获得富贵,远离贫贱,这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的一种欲望和共性。即使被推崇为道德楷模的孔子同样追求富贵,声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过,孔子的富贵观是以仁德和道义为前提条件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绝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和享受富贵。

对于道德名誉,洪应明也持区别对待的态度。他把通过修养道德、建功立业、倚仗权势获得的富贵名誉分别比作山林中花、盆槛中花、瓶钵中花,来路不正的富贵名誉像转瞬凋零的花朵,是不可能长久享用的。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