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的两个学派儒家主张圣王、礼乐教化和仁义
儒墨: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的两个学派。儒家主张圣王、礼乐教化和仁义;墨家提倡举贤、贵俭及兼爱。两者在政治主张上有不同之处,互相诘难。
以明:据楼宇烈说,“以”通“已”,停止。“以明”即停止明辨细察。儒墨两家各自反对对方觉得正确的,赞成对方觉得错误的。与其互相对立,不如停止苛细的争论。一说以本然之明照之,即按照自然本来的状貌观察事物。
无非:无一不是。是:此。外物都是对方的彼,和自己的此,故不分彼此。
自彼:相对于对方,都是彼。自知:自己观察自己。万物不分彼此,所谓彼此,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各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都不能察见自我,而自己看自己就能了解自我。
方,并列,伴随;“方生之说”即相生之说。虽然:即便这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伴随生有死,伴随死有生。这里指彼此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彼则有此,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因:由于,因而。因是因非:由于有是,因而有非。
由:通“迪”,引导。照:明,明辨。天:自然之道。
因:由于。是:此。
一:同一。
果:果真。分则有彼是,合则无彼是。
偶:对立方。
枢:门或臼转轴,这里指活动的关键部位。道枢:大道的关键。彼此失去对立的一方,就无所谓对立和差别,齐万物为一体,混成为大道。因此,消除对立面就是枢要所在。
环中:循环的中心。
应:应付。穷:尽。生死、可不可、是非都构成循环,在循环的中心是无是无非的境界。枢纽是物体做循环运动的核心,控制了枢纽,也就可以应付无穷的运转。
指:能指,指我们为了区别世间万物,根据其部分特征为其命名。这里的“指”应与战国时期名家学派公孙龙子所著《指物论》中的概念类似。喻:说明。指之非指:能指不是所指,即我们所命名事物是为了让我易于了解而设定的,仅从我的角度来认知问题,容易产生误解,所谓“自彼则不见”。这种认识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存在。非指:不区别。用事物的自然存在来说明事物本身,所谓“自知则知之”。
- 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图]
- 具官唐宋以来公文函牍上应写明官爵品位的地方常简省作“具官”尚[图]
- 读史致用鹿和狼的故事 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图]
- 古人对所犯错误抱有积极的心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主张君子对[图]
- 我们的民族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将[图]
- 正只;只要,真长刘惔晋明帝的女婿妻庐陵公主子敬王献之晋简文帝[图]
-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 齐之待使者盖将[图]
- 钩弋(yì)夫人汉武帝的婕妤(jié yú宫中女官名)[图]
- 唐时有士子奔马入都者人问“何急如此?”答曰“将赴‘不求闻达’[图]
- 佛陀告诉阿难此名为《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图]